2022年4月14日,爱思唯尔(Elsevier)重磅发布了备受瞩目的2021“中国高被引学者” (Highly Cited Chinese Researcher) 榜单。这是自2015年开始,爱思唯尔第八次正式发布“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随着中国在国际科研领域的影响力和地位不断提高,引领全球学术进步的各领域杰出学者也不断涌现。此次榜单入选4701位学者,来自523个机构,10个教育部学科领域,仅涵盖84个教育部一级学科。
热烈祝贺清华-IDG/麦戈文脑科学研究院时松海教授、鲁白教授入选生物学学科,高小榕教授入选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其中,时松海教授全职回国后首次入选榜单,鲁白教授和高小榕教授均6年上榜。
时松海
时松海教授,神经生物学家,2019年全职加入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现任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清华大学IDG/麦戈文脑科学研究院院长。时松海教授长期从事哺乳动物大脑发育和功能研究,其研究团队运用神经生物学(如电生理和成像)、遗传学、分子、细胞和发育生物学等方法研究大脑的有序组装和有效运行机制,主要集中于活体神经干细胞的调控、神经细胞的产生分化、神经环路的精准组装和运行以及动物行为的神经基础;同时致力于与神经发育相关的重大疾病如小脑症和自闭症的致病机制研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Science、Cell、Nature Neuroscience、Neuron等。曾获美国科学杂志全球青年生命科学家大奖、美国Blavatnik青年科学家奖、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HHMI)学者奖、北京市高校卓越青年科学家等荣誉。
鲁白
美国康奈尔大学医学院博士,诺贝尔奖得主 Paul Greengard博士后。现为清华大学药学院终身教授。国际著名神经科学家,在神经发育,突触可塑性,脑认知及其脑疾病的研究领域做出过一系列重大发现。他的研究揭示了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对神经突触传递和可塑性及学习记忆的调控,开创了一个新领域。他还发现BDNF基因变异调控人类场景记忆,并对多种神经、精神疾病有影响。该工作被评为2003年世界十大科学突破第二名。曾担任美国NIH跨研究所的转化医学部副主任,葛兰素史克(GSK)研发部任副总裁,清华大学医学院常务副院长。目前在北京市担任 “北京智源”理事,“人脑高精尖中心”副主任兼首席科学家,“北京市医药健康行动计划”主任委员。曾获NIH院长奖,Ray Wu 奖,Mathilde Solowey奖等,为汤森路透“世界最有影响力的神经科学家”中唯一一名在中国工作的科学家。2016-2020连续入选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神经科学领域科学家”。目前研究侧重于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转化和药物研发。他创立的“福贝生物”,专注于神经疾病原创新药的研发,有多个项目进入临床试验。他和饶毅共同创立的“知识分子”,为中国最有影响力的科技自媒体之一。
高小榕
清华大学医学院教授,1986 年获浙江大学学士学位,1989 年获北京协和医科大学医学硕士学位,1993 年获清华大学博士学位。之后在清华大学任教, 先后担任讲师、副教授、教授、长聘教授和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的重点是神经工程学。从 1998 年起在中国率先开展脑机接口研究,其成果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已成为国际上活跃的研究队伍。高小榕教授和高上凯教授是中国神经工程及脑机接口学科的主要创建者。提出并实现了基于稳态诱发电位的脑机接口技术,通讯速率在非植入型方面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表现为传输率高和可识别目标多,已成为脑机接口主要范式。多次在由全球脑机接口数据竞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有数十篇 SCI 论文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报等重要学术期刊上,在谷歌学术搜索上总引用次数超 10000 次,有近 30 篇文章引用超过 100 次。高小榕教授 2015~2019 连续五年入选爱思唯尔中国被高引学者榜,曾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2019 年中国心律学杰出贡献奖,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医学神经工程分会候任主委,作为主要策划者组织了三届中国脑机接口比赛和五届世界机器人大赛-BCI 脑控机器人大赛,推动了脑机接口技术发展。
------------------------------------------------
爱思唯尔 2021 “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 以全球权威的引文与索引数据库Scopus作为中国学者科研成果统计来源,采用了上海软科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开发的方法,在2021年的榜单制作过程中,增加了更多维度的学者观测指标,并且优化了学者学科归属和相应判定的方法。整体入选条件保持不变。该榜单基于以下条件,分析中国学者的科研成果表现:
1.Scopus收录的科研成果发表署名机构为中国(大陆)机构的作者,且现职工作单位在中国,包括非中国籍和非华裔学者。
2.仅统计上述学者作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的科研成果(包括:期刊、会议、专著)。
3.根据Scopus教育部一级学科分类体系进行上述学者的科研成果分类。每个学科上榜的学者数量与Scopus收录该学科中国机构署名的作者数量相关。
4.在榜单统计的上述学者(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文献)需要满足:
被收录文献数一篇以上(不含);
被收录文献的总被引次数达到本学科阈值条件;
至少有一篇全球前1%高被引文献,或学者作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文整体FWCI高于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