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因素可触发阿兹海默氏病的Aβ斑块沉积和记忆损伤?

发布日期:2021-10-26

   (为配合学校疫情防控工作,请扫码报名,实名制参会!)

 

时间: 10:30-12:00 on Tue., Oct. 26, 2021

地点: 生物医学馆,E109

主讲人: 徐林教授

主持人: 钟毅教授

题目: 什么因素可触发阿兹海默氏病的Aβ斑块沉积和记忆损伤?

 

摘要:

衰老是阿兹海默氏病(Alzheimer’s disease, AD)发病的首要相关因素。AD发病率呈现衰老依赖性的递增曲线,65岁大约为2%,75岁大约为15%,85岁为45%,95岁为>80%。长期以来,Aβ斑块沉积和Tau蛋白纤维缠结假说,占据AD研究领域的主导地位,成为AD诊断、预防和治疗的核心靶标。不幸的是,这些理论假说与新药研发领域却不匹配,例如服用分泌酶抑制剂,能实现预期的Aβ斑块沉积减少或清除,但是记忆和其它认知症状并未得到显著的缓减。提示科学研究既需要借鉴前人进展,也需要自主创新。对此的解释众说纷纭。值得思考的是,什么样的因素在衰老过程中触发了Aβ斑块沉积和Tau蛋白纤维缠结?潜在因素可能有无数。我们实验室探索了直径为5个微米左右的毛细血管,试图去回答这个问题。实验室博士生王妮娅和李津南发现,APP/PS1双转基因AD模型小鼠中,毛细血管的改变远远早于Aβ斑块沉积和记忆损伤,激活或阻断血管内皮素受体A,可触发更早年龄的Aβ斑块沉积或减轻Aβ斑块沉积,以及导致相应的记忆损伤或记忆修复。提示至少有一类AD患者,可能存在毛细血管问题而导致记忆损伤。区别于临床上常提及的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 VD),是指至少直径为100-200微米以上的血管病变(受限于现有技术方法)。不幸的是,临床上把这种直径的血管仍然称为“微小血管”,其病变归咎为VD,表现出基础和临床语言内涵的区别。

 

报告人简介:

徐林,博士,中科院昆明动物所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科院脑-智卓越中心核心研究员。曾获百人计划、杰出青年基金、万人计划、百千万人才工程、云南省云岭学者和科技领军人才。1981-1985年于南充师范生物系获得学士学位;1987-1990年于中科院昆明动物所获得硕士学位(导师:蔡景霞);1995-1998年于爱尔兰三英学院药理治疗获得博士学位(导师:Rowan MJ)。1998年回国建立中科院昆明动物所学习记忆研究实验室。主要从事学习记忆的海马机制研究,并应用于重大脑疾病如抑郁症、阿兹海默氏病等发病机制研究。在Nature, Cell, Neuron, Nat Neurosci, Nat Commun, PNAS, J Neurosci, Biol Psychiatry, Mol Psychiatry 等学术刊物发表160余篇论文,被他引用7600余次,连续多年被爱斯维尔列入论文高被引用的中国学者。杂志Neural Plasticity、Neurosci Bull、Brain Res Bull编辑。参加和负责两项SDA一类新药的筛选、药理药效学研究,分别治疗阿兹海默氏和抑郁症,均在II期临床试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