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9日,清华大学生命学院,IDG/麦戈文脑科学研究院张伟研究员在《Current Biology》杂志上在线发表题为“Parallel Mechanosensory Pathways Direct Oviposition Decision-Making in Drosophila”的研究长文(https://doi.org/10.1016/j.cub.2020.05.076),报道了关于动物感知机械力神经机制的最新研究结果。
清华大学药学院的鲁白教授和郭炜博士团队成员于5月23日在生物医学1区杂志《Theranostics》 (2018 IF: 8.063)上发表论文,报道了一种针对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新策略,并基于该策略研发了一款原创抗体药,尝试治疗最具挑战的人类疾病:阿尔茨海默病(AD)。
2020年4月27日,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欧光朔实验室在The EMBO Journal杂志发表了题为“纤毛内运输驱动蛋白的适度离轴运动调控感觉纤毛的结构和功能”( Optimal sidestepping of intraflagellar transport kinesins regulates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sensory cilia)的文章,报道分子马达在纤毛内的离轴运动和功能。
2020年5月1日,一篇题为“在FUS基因突变敲入的渐冻症小鼠模型上揭示了应激颗粒错误加工致病的体内证据”的文章在线发表于世界知名神经疾病杂志《脑》上。来自清华大学医学院,清华-IDG/麦戈文脑研究院和清华北大生命联合中心的贾怡昌研究团队报道了他们最新的渐冻症致病机制的研究。
2020年4月29日,《自然》杂志在线发表了清华大学免疫学研究所祁海课题组、上海科技大学胡霁课题组、清华大学IDG/麦戈文脑科学研究院钟毅课题组的合作研究,题目为《Brain control of humoral immune responses amenable to behavioural modulation》(“受行为影响的脑活动调控体液免疫应答”)。该研究通过小鼠模型研究,发现了一条从大脑杏仁核和室旁核CRH神经元到脾内的神经通路;这条通路选择性地促进疫苗接种引起的抗体免疫应答,还可以通过响应行为刺激,对免疫应答进行不同调控。据作者介绍,这是迄今发现的第一条解剖学明确、由神经信号传递而非内分泌激素介导的、中枢神经对适应性免疫应答进行调控的通路,指出了神经免疫学研究的一个新方向。
3月25日,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时松海教授和史航研究员课题组在《自然》(Nature)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中心体的锚定调控神经前体细胞特性和大脑皮层的形成”(Centrosome anchoring regulates progenitor properties and cortical formation)的研究论文,首次揭示了中心体调控哺乳动物大脑皮层神经前体细胞机械特性和分裂能力,进而影响大脑皮层的大小和折叠的崭新机制。
2020年3月5日,清华大学药学院肖百龙课题组与生命学院李雪明课题组在神经科学领域权威学术期刊《神经元》(Neuron)在线刊登了题为《机械门控Piezo离子通道的“门塞和闩锁”门控机制》的研究论文,揭示了Piezo通道利用类似门塞和闩锁的作用原理对其胞内侧离子通透路径进行门控的精巧分子机制,并鉴定发现一种因缺失“门塞”结构元件而获得机械超敏性的新型Piezo1剪切变体亚型。该研究成果不仅有力促进了我们对Piezo通道如何将机械力刺激转化为电化学信号这一核心问题的理解,也将有助于对其功能性质的针对性改造与干预,为最终实现基于Piezo通道的生物技术开发,药物发现以及疾病治疗奠定基础。
2020年2月10日,《PNAS》以Latest Article的形式在线发表了由清华大学生命学院姚骏课题组和美国Salk Institute的Fred Gage课题组合作完成的题为Synaptotagmin-7 is a key factor for bipolar-like behavioral abnormalities in mice的研究论文,系统阐述了他们在精神疾病研究中构建的全新思路, 并报道了他们根据这一架构在双相情感障碍发病机理研究中取得的进展,为该病发病机理的深入研究开辟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