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1日,清华-IDG/麦戈文脑科学研究院钟毅课题组助理研究员李乾在《神经科学通报》(Neuroscience Bulletin)在线发表题为《果蝇惩罚性嗅觉长期记忆之间的排斥与共表达》(Exclusion and Co-expression of Aversive Olfactory Long-term Memories in Drosophila)的研究论文,探究了三种不同长期记忆之间的相互关系。
2022年2月17日,清华大学药学院鲁白教授团队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了题为:“TrkB agonist antibody ameliorates fertility deficits in aged and cyclophosphamide-induced 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 model mice” 的论文,报道了TrkB激活型抗体药物能够促进卵泡发育,恢复模型动物的生育能力,是一种治疗卵巢早衰的潜在创新药物。
盛兴课题组与罗敏敏课题组等合作,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论文,研究团队基于双色堆叠式的薄膜微型LED器件,开发无线可独立、实时控制的柔性植入式光电探针,在细胞、神经环路、活体动物行为等多个层面,实现了神经系统无线、“开/关”双向调控,为基础神经科学探索和生物医疗应用提供了有效的工具手段。
2022年2月8日,肖百龙研究组在《Cell Reports》发文,报道了Piezo离子通道通过cadherin-β-catenin机械传感复合物与F-actin建立生化与功能连接, 提出了Piezo通道以细胞微丝骨架为结构基础的栓绳拉力模型,推动了对Piezo通道的机械力感知分子机制的理解。
清华大学药学院、清华-IDG/麦戈文脑科学研究院鲁白教授领导的团队成功开发了能够全面模拟AD的基因敲入大鼠模型,相关成果日前以Article的形式在线发表在Cell Research期刊上。
2021年11月9日,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清华-IDG/麦戈文脑科学研究院张伟课题组在《Cell Reports》杂志发表了题为“通过整合咽喉信号调节果蝇进食的神经环路”的文章,报道咽喉中机械力感受调节果蝇进食的机制。
为提高全脑高分辨率成像的速度并降低成像的数据量,清华大学郭增才课题组开发了mLSFM和SMART两套成像系统,实现了高速、高分辨率、高对比度小鼠全脑成像,以支持重构稀疏标记神经元的完整形态。
2021年9月29日,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在线发表了清华-IDG/麦戈文脑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生命学院熊巍课题组标题为“An L1 retrotransposon insertion induced deafness mouse model for studying the development and function of the cochlear stria vascularis”的研究论文,详细阐述了一株由逆转座子L1导致血管纹发育障碍的耳聋小鼠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