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17日,中科院遗传发育所的吴青峰实验室与清华大学生命学院、清华-IDG/麦戈文脑科学研究院吝易实验室合作,在Science Advances杂志上发表了题为“Hierarchical deployment of Tbx3 dictates the identity of hypothalamic KNDy neurons to control puberty onset”的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青春期启动的发育编程机制。
2022年11月11日,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清华-IDG/麦戈文脑科学研究院钟毅课题组在Science Advances杂志上在线发表了论文 Adult newborn granule cells confer emotional state–dependent adaptability in memory retrieval.通过小鼠模型,该研究发现了记忆提取前的情绪状态可以双向调节情境记忆的提取,该调节是通过海马体齿状回区域中的成年新生颗粒细胞实现的。该研究也发现了抑郁症模型小鼠中,社交奖赏失去调节记忆的效果而社交压力的效果不受到影响,为理解抑郁症模型的情绪障碍与认知障碍的关系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2022年10月6日,清华大学生命学院、清华-IDG/麦戈文脑科学研究院梁鑫课题组在eLife杂志上在线发表了题为“果蝇机械痛觉感受器优先感知局部刺痛”(Drosophila Mechanical Nociceptors Preferentially Sense Localized Poking)的研究论文。
2022年10月5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刘晓冬课题组、清华大学医学院、清华-IDG/麦戈文脑科学研究院郭增才课题组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樊瑜波教授/杨亚雄副教授团队合作在eLife上发表了题为“Chronic Ca2+ imaging of cortical neurons with long-term expression of GCaMP-X”的研究论文,进一步展示了GCaMP-X优于GCaMP的神经元相容性,实现了离体培养神经元(共聚焦)和活体小鼠大脑皮层(双光子)的长时程GCaMP-X成像,定量揭示了自发钙振荡(异常)与神经元形态发育(损伤)的紧密关联,为神经科学及相关领域的长期钙成像提供了简便而有效的新方案。
2022年9月26日,Nature Biotechnology杂志以长文形式发表了清华大学脑与认知科学研究院、自动化系、清华-IDG/麦戈文脑科学研究院戴琼海课题组题为Real-time denoising enables high-sensitivity fluorescence time-lapse imaging beyond the shot-noise limit 的研究论文,实现了实时超灵敏荧光成像。
近日,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清华-IDG/麦戈文脑科学研究院盛兴课题组与合作者在《自然·生物医学工程》发表论文。论文发现,使用柔性薄膜单晶硅二极管与神经系统集成,在光照情况下可产生极化电场,不需引入光遗传学等基因编码工具,即可对离体和在体的神经信号进行选择性的无线激活和抑制。同时,薄膜硅结构可在生物体内安全降解,具备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这种生物友好、非遗传学、可无线远程操作、实现激活-抑制双向光电调控的植入式器件,可为基础神经科学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
2022年8月16日,清华大学医学院、清华-北大生命科学联合中心、清华-IDG/麦戈文脑科学研究院郭增才课题组在 Cell Reports以长文形式发表了题为 “左右半脑短时记忆的偏侧化”(Lateralization of short-term memory in the frontal cortex)的研究论文,发现了短时记忆在左右半脑具有不同的主导性,揭示了此过程中左右半脑相互作用的环路机制。
2022年8月12日, 清华大学药学院、清华-IDG/麦戈文脑科学研究院肖百龙团队在《神经元》 (Neuron) 杂志上,发表了题为《Piezo1介导星形胶质细胞的机械信号传导并调节海马成体神经发生和认知功能》(Astrocytic Piezo1-mediated mechanotransduction determines adult neurogenesis and cognitive functions)的研究长文,揭示了Piezo1作为星形胶质细胞的机械传感器,可以将机械信号转换成化学信号,通过影响ATP释放参与调节海马成体神经发生和认知功能的重要作用,为机械信号转导参与调控大脑组织稳态提供了证据。